溝通的省思

溝通的省思
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,長久以來最容易發生衝突與誤會的問題根源,有人可能認為自己人際關係不錯,但是感情上卻是一片空白或分分合合,而問題還是在於溝通-人與人之間的溝通。
朋友跟朋友之間的相處,我覺得像個輪胎跑在馬路上,大部分的情況一個人是輪胎一個是柏油路,輪胎輕微的磨損下,就可以長期的相處都不會有很大的狀況。當然有時候會於到不平的地面,這時候就是看輪胎的忍受度,也或者就是選擇換一條馬路,而過了多年後再看這條馬路是不是有比較好了。
在情人與夫妻的相處,確像是兩個不同規格的齒輪互相摩合,

運氣好,你會遇到造型類似的齒紋,在彼此受損程度還在接受範圍內,互相修正自己的紋路,最後找到一個平衡點,而願意繼續咬合運轉。運氣不好的呢?在磨合過程中彼此傷害對方,最後看誰的齒輪崩壞,或尋找另一個齒輪。我女朋友(一直以來都只有這一個)曾經跟我說過:『我喜歡她的時候她就是這樣子,那麼會什麼交往之後,反而希望她改變原本的樣子?』這是很令人省思的問題,也是我有時候都還會想起來的一個問題。對啊!我喜歡她的時候她就這個樣子了,那麼為什麼交往之後反而希望她改變?不過,無形中,人跟人還是會彼此影響對方,越是常接觸越是如此。
交往之前,彼此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下長大,那麼彼此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很正常,有交集才會相處,又何必改變彼此擁有的特點?大概是因為我是貪心的人,好還希望更好,但是這是對自己的要求,又怎麼可以要求別人這麼做?所以在第一次接觸感情的一段時間之後,我開始習慣去接受新的思維模式,最重要的是找到問題的本質,要的是什麼?如果今天是要一個會很會煮飯的太太,那麼一開始找到一個不會煮飯的女朋友,問題是在女朋友身上還是在你自己身上,如果女朋友是不喜歡煮飯的人,又要去改變她?一開始或許就去找一個很會煮飯的女孩子不就好了。如果我是因為希望跟她常相廝守,那麼為什麼不能把她的怪毛病當作特色去看待,而真正不好的壞習慣,再慢慢的去感化她(通常是我被感化了)。
有文章說,人真正的改變要靠自己,那麼如果要別人改變,只是強迫別人拆掉她原本的齒輪,這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問題。也許有人會想說騎驢找馬的心態先有再求好,但是感情並不是工作呢,工作可以一直換,另一半難道也是這種心態嗎,那麼感情是不是只是一場遊戲。
如果彼此的理念有所不同的時候,應該怎麼去取平衡點呢,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,只是接受度的不同以及顯性爆發點的不同,溝通方式的不恰當,只是會讓彼此更不愉快,而好的溝通方式又是因人而異:有人喜歡直接了當的攤開來說、有人確是需要平靜下來才願意聽別人的意見、有人就是拉不下臉去接受別人的意見、有人只要被頂撞就會否定對方的意見。而每個人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,或者全部都是而造成矛盾的,都有可能,也因此造成溝通難度上的提升,但是如果因此而不願意溝通,但是不願意溝通,造成的問題卻是更深遠而且嚴重的,畢竟如果同床共枕的兩人,彼此變成不溝通的兩者,相處這段路能走多遠。
不知道是不是分手旺季,這陣子幾位朋友都遭遇到這個問題或是臨界邊緣,已經到直覺性可以猜到,問題的根本通常是溝通,有一位學弟跟我說,他的朋友跟他說這個問題不大,我確是覺得,這才是真正的問題。而也有朋友因為工作的異動沒有讓女朋友事先知情,也面臨邊緣的狀況,雖然要讓另一個人去了解你真正的想法,是非常困難的。在傳遞訊息的過程中,常常面臨到內心的話與講出來的內容有所差距,講出來的內容與聽到的人的感受又是一次的差距,聽的人回應的情況,又是另一個變數的開始,在一連串失真與誤解之下,這個通訊品質要保持堪用就不容易了,更何況希望完美?不過再多的雜音還是需要溝通,否則當溝通的管道結束了,兩條透過叫緣分的十字路口而合併的路,就要回歸到不知道會不會再有交集的平行行道路了。
大學同學鴨渣(綽號鴨子的渣渣,簡稱鴨渣,在低一級就叫作鴨削,鴨子的削削,我大學同學有鴨渣,龜渣,我是瞇瞇渣)說過一句話:『感情沒有誰勝誰負的東西,喜歡就是喜歡』。如果因為溝通的問題最後分開了,如果真的不捨,就不要考慮面子問題。楊不悔的名字不就是這麼來的,結局是不一定完美的,畢竟這不是連續劇而是人生,但是至少不要後悔。那麼在一段新的感情是不是問題還是會存在,是不是能夠汲取之前的經驗而有所進步,還是歷史持續再重演,不得而知,但是感情就是這樣子,人生也是。

沒有留言:

橫式廣告